原创 CR450如何做到世澳门2023年精准资料大全界最快?何时正式运营?有哪些新技术?
新闻1+1丨CR450 如何做到世界最快?
近日,全球最快高铁列CR450动车组样车正式亮相,测试时速450公里,运营时速400公里,将成为世界最快高铁列车组。并且在运行能耗、车内噪声、制动距离等主要指标领先国际。未来,距离CR450商业运营还有多远?它又会最先运行在哪条高铁线路上?中国高铁今后还能多快?《新闻1+1》连线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张波,带来分析解读。
所谓“CR450”,C代表着China,R就是Railway,中国铁路的意思,中国铁路是目前全世界唯一实现了时速350公里高铁商业运营的国家,而现在,在我们的基础之上我们又把时速提高了50公里,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它到底是怎么实现的,我们实现了哪些技术方面的突破,我们为什么在一直追求更快?
CR450动车组样车还需多久能正式运营?
最可能率先运行在哪条线路?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 张波:CR450样车发布后,后面还有一系列试验验证工作。国铁集团将安排在环形线和未开通的高铁线路上,分别进行时速200公里以下及200公里以上的相关试验,包括型式试验、科学试验等。完成性能验证后,还会进行60万公里考核。因为我们前期在CR450研发过程中做了大量基础工作,预计两年内可完成所有试验。至于具体在哪条线路使用,还需研究车辆与线路,包括一些桥梁隧道、基础设施、通信信号的匹配性。作为科技工作者,还是希望我们研发的产品能尽早在京沪等繁忙干线上应用,以发挥其效益。
50公里的突破
有哪些新技术在支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 张波:我们从2018年开始论证,花了多年时间去论证它的技术可行性,确定它合理的顶层技术指标,以及确定它的一些技术路线。
后来又在济政、郑万、弥蒙,还有福厦这些线路上开展了边界条件的探索试验,以及新技术验证的试验,最后我们才确定这个车的技术方案,然后开展样车研制。
50公里看起来不多,但是它要克服的困难还挺多,我们从几个方面,一个是更高速安全运行的方面,还有减阻降耗和减震降噪方面,以及智能化方面、轻量化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这一系列的工作都是希望使我们车体变得更加平顺,空气动力学性能更好,这样阻力能有比较大的降低。目前我们CR450采取了一些技术手段,它的降阻能够达到22%。
为什么我们还在不断地追求更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所长 张波:高铁的速度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也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去综合考量。但是速度是最能够代表高铁水平的一个指标,在高铁发展史上,大家对速度这个指标都非常重视,至于这个速度极限能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理论的支撑还有技术的突破,就像我们现在CR450速度提到400公里,它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突破,新材料、新结构、新器件的使用才能达到这个水平。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银河证券表示,1月底时我们认为2024年有望在国内外多方面利好下迎来信心的重拾、吸引资金流入,2024年A股将迎来震荡向上的修复行情。龙年首个交易日开始,在假期资产表现+亮眼的消费与信贷数据共振下,A股大幅上涨。3月初将召开两会,考虑到通常A股在两会前市场多数呈现积极的表现,重点领域会获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如新兴领域或政策。政策端是重点聚焦的关键点之一,如科技主线及新质生产力概念。3月底开始进入年报及一季报披露期,行业景气度预期将是影响板块间相对表现的关键。3月配置的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有业绩预期+有两会政策利好预期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成长型价值股。3月我们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电力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我记得去年3月抵达日本履新时,日本媒体在机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努力维护发展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因为这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近一年来,我怀着这样的信念和愿望,同日本各界人士广泛接触,努力推进中日各领域交流合作。对于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我始终主张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妥善管控处理。这不仅是过去两国关系重建发展的宝贵遵循,也是未来行稳致远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