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族”对AI课程的热情远超想象——
这里的老年人大学“刮”起AI风
今年春季,济南老年人大学首次开设AI课程,引领老年人开启AI科技探索之旅。380余名学员中,平均年龄60岁,最大者76岁。通过AI相关课程的教授,跨越数字鸿沟,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增强其社会参与感,用新科技丰富银发生活。
——————————
一个多月前,山东省济南市57岁退休职工陈红“闯”入了AI世界。从此,她的生活也跟着“AI起来”。
此前,她从自己家到父母家要花两个小时,倒3次公交车,这条路线走了几十年。最近,她学会使用“豆包”查询公交线路,仅需换乘一次,一个小时就能到达。为筹备西安之行,陈红借助AI轻松获得一份详尽的旅游攻略,这让她对这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充满期待。
“感觉AI无所不知,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陈红的语气满是惊喜。在她的周围,有一群和她一样对AI充满好奇与探索欲的老年人。
AI课程招生系统开启10秒就被一抢而空
这个春天,引领陈红开启AI科技探索之旅的,是济南老年人大学今年首次开设的AI课程。这股AI热潮,不仅让老年学员获得新奇的学习体验,努力跟上智能时代的步伐,也对老年人大学的智能课程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逐渐改变外界对老年人大学的刻板印象。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AI语音助手、智能驾驶、智能手环、智能家居等应用加速普及,也润物无声地进入老年人的生活。不少老年人对这些新技术充满好奇,却因缺乏学习渠道,感到自己跟不上社会发展节奏。
2022年年底ChatGPT发布之初,济南老年人大学负责人敏锐地察觉到老年群体对AI培训的需求,并对此提前布局。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的横空出世,进一步坚定了学校开设AI课程的信心。
济南老年人大学副校长樊祥钦介绍,学校是山东省首家将AI课程纳入老年教育体系的办学机构,新推出的“AI智能应用”课程,旨在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享受科技带来的便捷与乐趣。学校着力打造“传播现代生活方式”等四大教育主阵地,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健康养老作为重要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AI相关课程,满足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求,增强他们的社会参与感,用科技丰富银发生活。”樊祥钦说。
谁来教?教什么?2024年下半年,济南老年人大学在筹备AI课程设计时,面临很多现实难题。
为打造高质量课程,济南老年人大学主动与高校及科技企业开展合作,邀请山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系主任鲁燃教授等高校专家,并整合山东未来集团、浪潮集团等本土信息化领军企业技术骨干,组建专业师资队伍。“高校专家+企业骨干”的师资配置,既保证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又让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实际,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3月6日,AI课程在济南老年人大学一经推出就异常火爆。“起初,我们计划开设两个班,招收60名学员,结果招生系统开启仅10秒钟,课程名额就被一抢而空。不少人打电话反馈没报上名。这些老年人对AI课程的热情远超想象。”樊祥钦说。
为满足学员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学校迅速调配资源,临时增派老师,增设课程。目前AI课程已开设13个班,招收389名学员。学员平均年龄60岁,最大者76岁。5位授课教师中,3位来自高校和国企。课程内容聚焦基础应用,涵盖人工智能简介、文生图工具入门、数字相册制作、AI健康管理、AI绘画、智能家居控制、AI回忆录编写等。
第一次上课被学员们的热情“吓了一跳”
32岁的郑文龙是济南老年人大学AI智能应用课程的老师。第一次上课时,他着实被学员们的热情“吓了一跳”——上课时间是下午1点20分到3点,他提前40分钟到达教室,推门一看,教室里已经座无虚席。首节试听课吸引了50多位老人,有的学员从别的地方搬来椅子,在教室后排加座听课。
“刚接到授课任务时,我心里有点打怵,怕讲不好、教不会老人们。但当我看到叔叔阿姨们坐在下面,跟小学生一样,眼神专注,充满好奇与期待,我真的很感动,瞬间有了底气。”郑文龙说。
课堂上,老年学员们个个精神饱满,老师们讲课充满激情。学得认真、教得用心的氛围,让AI课堂格外生动有趣。
在57岁的学员李荣洁看来,相较于其他课程,AI智能应用课的课堂氛围更加热烈、互动性更强。“老师有提问,学员会积极回应,相互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在实操环节,大家有问题和诉求都能当场反馈,老师会及时解答、指导。在一来一回的交流和互动中,我们充分吸收知识,希望尽快运用起来。”
“一上课,大家就把老师团团围住,大小问题问个不停。下课后,老师都走不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太高涨了。”担任AI智能三班班长的陈红笑着说。
作为老年教育领域的全新探索,AI 课程的开设并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济南老年人大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行。
“我们不怕发现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推动课程优化的契机。”樊祥钦说,学校秉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优化课程。
济南老年人大学采取开放式招生,以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作为入学标准,学员在年龄、记忆力、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较大,部分学员不会拼音,有的智能手机版本老旧或存储空间不足等,都给课程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以“文生图”功能教学为例,接受能力强的学员可以跟着老师的讲解实时操作,基础薄弱的学员则需要老师进行投屏演示,手把手地指导,部分学员还出现“课堂学得会,课后全忘光”的情况,但大家都锲而不舍、乐此不疲地投入到AI学习中。
从“PS小白”到“AI达人”
如何巧妙设计AI课程,使其更加适老化,让老年人更易接受?
针对学员个体差异大,以及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视力下降等特点,学校创新性地推出“大班授课+个别辅导”的复合教学模式。老师在课堂上严格遵循“三慢原则”:慢讲解、多重复、勤练习。每节课配备图文手册,会用大号字体特别标注关键步骤,并引入线上复习平台与智能教具,帮助学员课后复习巩固。
郑文龙介绍,教学团队最初编写的教案理论性偏强,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老年学员更需要实操指导。于是,教学团队及时调整课程设计,大幅删减理论内容,加大实操环节的比重。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更符合老年学员的学习需求。学校随堂统计显示,该课程的学员满意度高达89%。
认真地上了3节课后,李荣洁感觉自己实现了从“PS小白”到“AI达人”的提升。
李荣洁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以前在景区拍照后,想去掉照片背景里的其他景物很麻烦,需要用PS软件一个个处理。如今,她只需要给“豆包”一个指令,比如“保留背白色背包的女士”,短短几秒钟,就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我对AI技术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还能将各种AI应用串联起来,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李荣洁如此形容自己与AI亲密接触的感受。
最近,李荣洁把AI课程推荐给身边的老同学和朋友。她深有感触地说:“智慧养老是大趋势,我们现在接触这些智能技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科技生活,面对新技术、新知识不至于束手无策,也不必过度依赖子女或者护理人员。还能以此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新朋友,有效锻炼大脑,让思维保持活跃。”
如今,济南老年人大学全面推动老年教育“智能化”建设,人工智能技术覆盖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今年新开设AI智能应用课程,学校逐步推进AI技术与传统课程的深度融合:在美术教学中引入“文生图”技术,拓展创作维度;在文学课程中融入AI辅助写作与资料检索功能,实现“AI赋能,专业为本”的教学创新。
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建立了三大智能化系统:智能排课系统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学评估系统进行多维度、全过程质量监控,学员数据分析系统支持个性化精准教学。
此外,济南老年人大学正在与山东财经大学合作开发“无感评价系统”,通过AI技术实时分析学员课堂参与度和专注度等指标,替代传统的考勤制度,为教学评估提供科学依据,预计半年后可投入使用。以全方位的变革,实现“科技赋能银发,智慧点亮晚年”的美好愿景。
陈红深感自己和身边的老年学员们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她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AI技能,有时连24岁的儿子都不知晓,这让她能“小小地骄傲一把”。
“真心希望AI课程班能够长久办下去,越办越好,让更多老年朋友敢于尝试新事物,让我们的银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陈红如此表达老年学员们的心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邢婷 实习生 禹文笛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4月24日 03版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