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评论:大陆恢复赴台团队2024新澳免费资料大全游释善意 台当局应相向而行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电 题:大陆恢复赴台团队游释善意 台当局应相向而行
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
大陆方面17日宣布将于近期恢复福建、上海居民赴台团队游。这对于渴望恢复旅游交流的两岸人士而言,是期盼已久的好消息。
消息的“风声”已在台海上空吹拂了些许时日,此番“靴子落地”,为新年的两岸关系开了一个好头。
恢复团队游的各项工作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国务院台办17日表态:“积极支持,乐见其成”。至于何时能真正成行?后续赴台团队游的大陆居民范围能否进一步扩大?恐怕,这不仅是释放善意的大陆一方所能决定。
毕竟,关闭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大门”的,是民进党当局;两岸旅游问题的症结和障碍,也在民进党当局。2020年以来,民进党当局以新冠疫情为借口,叫停岛内旅行社经营赴大陆团队游业务,至今,“禁团令”依然未解除。
这几年,大陆方面为恢复两岸人员往来释出的善意、创造的机会有目共睹。大陆在2023年5月就已宣布恢复台湾居民“登陆”团队游业务,2024年4月和8月又先后就大陆居民赴马祖、金门旅游和赴岛内团队游作出安排。
去年底以来,大陆方面多次表达对于扩大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积极态度,国台办发言人在12月时表示“乐见包括上海居民在内的大陆居民早日恢复赴台旅游”。
反观岛内,解除“禁团令”是岛内旅游业者的强烈诉求和台湾民众的普遍期待,民进党当局却始终以荒谬借口推诿拒绝。去年7月,当局非但不顺应民意而为,转而升级两岸的对抗态势,将大陆及港澳地区旅游警戒提升为“橙色”。
所谓物极必反。也是在同一月份,台立法机构通过决议,要求民进党当局解除“禁团令”。推动者是该机构内代表全台多数选民的蓝白两党党团。民进党口中“念兹在兹”的台湾主流民意究竟为何,或已不言自明。
阻挠两岸交流,绝非明智之举。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主流民意。观察17日的岛内舆论,有评论认为,岛内观光产业久旱望云霓,大陆此举让多数业者拍掌叫好,也使得推动两岸关系相向而行的“球”又一次抛向民进党当局手中。
各方所期待的,不仅是闽沪居民赴台团队游这“一只靴子”,绝大多数的两岸人士都企望这样的好消息越多越好,如取消岛内民众到大陆的旅游警示、全面恢复两岸客运直航航点航班……与其同民意负隅顽抗,不如趁大陆此次释出善意的契机从善如流,为两岸人员往来和各领域交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择善而从,更待何时?(完)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2021年4月,陈江和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我出生在印尼,中国是我的故乡,我对印尼和中国有着同样深厚的感情。立足新的发展阶段,我愿继续为中国与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做些实实在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