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亮相二四六天天好彩精选免费资料斋宫展厅 半数展品首次展出
中新网北京1月7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的首展,“玉出昆冈——清代宫廷和田玉文化特展”7日在斋宫展厅正式对公众开放。
故宫博物院从收藏的约三万件古代玉石器中精选出258件和田玉器,分“玉之源”“玉之礼”“玉之雅”“玉之巧”“玉之用”五个单元,讲述清代和田玉文化,展现清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其中约130件是首次公开展出。
一进展厅,独立展柜中的一件不起眼的白玉辟邪颇值得说道。故宫博物院器物部研究馆员、策展人黄英介绍,这件玉器的年代可追溯至汉代,是故宫收藏最早的和田玉籽料器。传说辟邪是一种能驱走邪秽的神兽,原型为产于西亚、北非等地的狮子。西汉时期,这种动物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中国,并与传统翼兽结合,衍生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神兽——辟邪。此件辟邪与陕西渭陵遗址出土的一件玉辟邪非常相似。
乾隆御题白玉采玉图山子的顶部和背部保留子玉皮壳,呈大面积桂花黄色及褐色。正面采用减地高浮雕技法再现琢采玉情景:两名男子头戴毡帽,脚穿高靴,腰间扎绳,长绳盘于腰后,正弯腰躬身,双手用力搬动玉石,背面阴刻楷书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御题诗《于阗采玉》。二人所搬的玉石下方阴刻水草纹,说明此件玉山描绘的是采集和田玉子料的场景。
独立展柜中的白玉盘龙钮“大清受命之宝”为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宝之首,据《交泰殿宝谱》所记为“以章皇序”,即表明大清皇帝受命于天的正统身份,因此倍显珍贵。展厅中还有青玉蟠螭钮“宣文之宝”、白玉交龙钮“太上皇帝之宝”、碧玉龙钮“太上皇帝之宝”、碧玉龙钮“梨花伴月”印和为人熟知的“十全老人”印。
此外,乾隆皇帝大量制作仿古玉器,既有造型仿古,也有纹饰仿古、风格仿古及仿古意者。如乾隆御题青玉兽耳活环凫鱼纹壶就仿自青铜“汉凫鱼壶”,乾隆御题青玉百兽纹豆仿《钦定西清古鉴》所绘青铜“周百兽豆”而制。乾隆皇帝在谕令制作仿古玉器时,虽参照《钦定西清古鉴》所录,或许还会直接参考青铜器原件,但也会根据自身喜好或玉料实际情况,在原器基础上作适当调整。
展览名称“玉出昆冈”出自蒙学经典《千字文》。新疆和田,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玉料产地,玉料的开采可早自新石器时代。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贡玉制度的实施将和田玉的使用推向历史高峰,和田玉的制作和使用空前发展和繁荣,中国玉器艺术进入历史上第三个发展高峰。
据悉,展览将配套出版展览图录,故宫官方网站将同时推出线上展览,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官方视频号等平台将对此次展览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推送。展览位于故宫博物院东六宫区域的斋宫展厅,展出至2026年1月4日,观众可通过“故宫博物院”小程序预订故宫门票后免费预约展览。(完)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从板块上看,半导体满血复活,京仪装备(688652)、复旦微电(688385)、芯动联科(688582)、盈方微(000670)等超10只股票涨停或涨超10%。
2024年如何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稳是大局和基础,就是要多出台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进是方向和动力,就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先立后破是对稳和进的统筹兼顾,关键是做好新旧模式、新旧动能之间的衔接和切换。我们正在根据上述方针出台财政、金融、产业等一系列政策。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把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