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义乌4月16日电(董易鑫 傅颖)4月16日,浙江省义乌市标准化研究院发布一组数据:2019年,该市开展“标准进市场”工作,目前覆盖率超九成;此外,当地多个标准由外商参与起草、修订,旨在帮助当地企业前瞻外贸风险,提高标准国际化互联互通水平。

4月16日,位于浙江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悬挂着“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标语。董易鑫 摄

近年来,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例如,国际标准在世界范围内统一运用,是经贸往来和产业合作的重要技术基础和技术规则。

义乌有“世界小商品之都”的称号,当地超210万商品发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目前,由义乌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共11项、国家标准431项,行业标准328项,标准范围以小商品为主。

“采购商品的时候,我会更关注商品是否符合一些标准。符合标准的商品能在质量上做到统一化,更方便我们推广和售卖。”外籍采购商雷赫曼(Rehman)说。

4月16日,位于浙江的义乌国际商贸城摆放着“标准进市场”宣传标识。董易鑫 摄

据悉,义乌已发布有关塑料衣架、折叠布面桌椅、磁性飞镖和飞镖靶等小商品的相关标准88项,同步制定英文版标准45项,阿拉伯文版标准3项;开展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小商品团体标准研制,组织当地商会联合巴基斯坦、土耳其、阿联酋、苏丹、也门、埃及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中外文版团体标准。(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