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4月1日电(蓝伊旎)打武术、翻跟头、舞狮变脸......除了表演节目,机器人还能干什么?4月1日,杭州举办人形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对接会,深入挖掘机器人应用在消费端、产业端的更多可能,搭建技术、产业与市场的桥梁。

本次对接会共汇聚了100余家人形机器人企业和有相关需求的企业。现场,200余名企业代表从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出发,谈行业痛点、畅想智能未来。从讨论情况看,当前机器人在各行各业仍有很大的应用空间亟待探索。
例如,杭州市消防救援支队高级工程师刘涛认为,在消防救援领域,智能机器人在灭火辅助、复杂环境人员搜救和重大安保单位消防巡检等场景中均有潜在的应用空间。
“在灭火救援工作中,消防人员需要快速进入高温场所,搜索灾情信息、进行人员搜救,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同时对技术要求很高。”从实际救援工作的需求出发,刘涛提出,在爆炸坍塌、毒气泄漏等极端的环境下面,尤其需要智能机器人替代消防员执行初步的侦查、定位,增强消防队伍的搜救能力。
作为国际化旅游城市,杭州在接待服务领域的需求也在不断升级。
“近两年会议中心接待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有时会因语言障碍影响服务体验。我们希望机器人能提供实时咨询和精准场地导航,提升服务质量。”杭州市国际交流服务中心董事长沈静认为,相较于人力,机器人可以提供更智能、更实时、更精准的服务。
她表示,希望未来酒店机器人可以实现超长续航、提供智能引导入住等服务。在安保方面,她希望机器人可以实现动态路线自动巡航、夜间热成像扫描和AI视觉行为识别等功能,并和公安报警系统联网,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分层分类,实现自动报警。

“目前市面上表演类的机器人比较多,消费级的机器人大多还没有产业化或者规模化。”中国移动首席专家、中国移动智慧家庭运营中心融合通信系统部总经理程宝平认为,应持续探索消费级机器人的应用空间,让人工智能真正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
在他看来,机器人应用分为几个关键阶段,如“道具期”的机器人仅能实现指定动作,到了“玩具期”则会具备一定的互动性,可以应用于娱乐或教育启蒙。“当前机器人行业正处于‘工具期’向‘伙计期’跨越的关键期,需要重点突破具身智能与通用任务规划能力,最终实现机器人与人类的能力互补与情感共鸣。”他说。
近年来,杭州凭借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领域的先发优势,培育出一大批以“杭州六小龙”为代表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据悉,杭州机器人产业集聚了整机和零部件企业200余家,2024年工业总产值约为150亿元。
为赋能产业发展,2023年,杭州出台《加快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将机器人接入重点产业赛道;2024年,杭州发布《杭州市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产业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
现场,杭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人形机器人产业政策。据了解,接下去杭州将持续鼓励开展该领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支持科技创新主体建设,鼓励引育优质项目,鼓励企业投资增产,强化创新链、壮大产业链,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圈,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完)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