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新宇:建筑是跨越澳门免费资料大全集时代与地域的对话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题:李新宇:建筑是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对话
中新网记者 徐文欣
“建筑师需要有自己的创意、想法与追求,但最终要服务于更广泛的对象:业主、社会、大众。”贝氏建筑事务所高级设计总监李新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从纽约到苏州:结缘贝氏家族
李新宇与贝氏的渊源始于贝建中。贝建中与弟弟贝礼中供职于贝氏建筑事务所,他们的父亲贝聿铭是著名建筑师、苏州贝氏家族第15代成员,祖父贝祖诒是著名银行家。
2019年,传承了近20代的贝氏家族近百人齐聚苏州,缅怀先人,探祖寻根。李新宇受邀随贝建中从纽约前往苏州,见证贝氏家族的“回苏寻根”盛会。
“后来提到这段经历,贝礼中笑称我是贝氏家族荣誉成员。”李新宇回忆,“贝氏家族对传统文化与家族精神的珍视让我感动,这让我更深刻理解了‘建筑不仅是艺术与技艺,更是情感与传承’。”
李新宇被贝建中戏称为“外交家”,因为他能坚持设计原则,同时能与业主愉快合作,让项目最终品质不被“异化”。
“建筑师既是匠人,也是艺术家。建筑师要有服务意识,也要让过程带给人愉悦感。”李新宇说,建筑是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并无固定风格或统一的解题思路。每个项目都要在不同的时空与环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形态和逻辑。它需要考虑人文、历史、资本、场地、社会价值和责任等多维度的要素。
从三湘一品到三一集团:协作成就“白月光”
2018年,李新宇主持负责长沙“三湘一品”项目(又称“三湘银行总部综合体”),以“风中航帆”般的建筑外观重塑湘江滨水风貌。2023年,“三湘一品”被选作2024年央视春晚长沙分会场取景地,成为当地新地标。
凭借“三湘一品”的成功,贝氏建筑事务所在2020年正式受邀参与北京三一集团全球研发总部的国际竞标。
从初期构思到方案落地,李新宇在与业主深度磨合方面历时近一年半。“我喜欢用‘找到共同的白月光’来形容这个过程:挖掘甲方真正的愿景,用建筑语言实现他们对数字化转型以及对企业未来的情感诉求,同时兼顾环境、社会、人文的公共价值。”
该项目设计以两座晶莹的科技三棱镜托起两个三角实体,代表以科技托举实业。阳光将通过两座晶莹的外立面,从南向北穿过建筑,在科技三棱镜的作用下,形成七彩光芒,点亮60米高大堂,照亮整个园区。
两个三角实体呈现出两个“V”字,代表胜利(Victory)。三角实体的每条边都是受力的桁架,每一根桁架都以最小的结构冗余完成最大化的承载功能,赋予整个建筑稳定性,让形式服务于功能。
从不被定义到与人同行:在“精细化”时代找寻新机遇
李新宇出生于成都,早年曾在香港生活,后赴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建筑学本科,在哥伦比亚大学取得硕士学位。
谈及当下的中国市场,李新宇认为,房地产业增速放缓,打造更具人文与社会价值的精品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关键,将舒适的居住环境与独特的人文元素融入建筑设计的理念中,摒弃千篇一律的审美复制,追求“精细化”才有新机遇。
在新建量趋缓的背景下,不少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工业区或城中社区亟待精准改造升级。如果能在保留建筑人文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智能化与绿色设计,让旧建筑焕发新生,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更是赋予城市生命力的重要方向。李新宇说,建筑是社会与文化的产物,建筑师要做的,就是让它既服务当下,也能在未来继续保持活力。
“建筑是一场跨越时代与地域的对话,它是文化的容器,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李新宇认为,“不被定义”与“与人同行”并不矛盾,这是当代建筑师应有的胸襟与责任。(完)
“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是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具体组织和开展的活动。2023年是评选活动开展的第9个年度。经成员学会筛选并推荐,联合体征集到项目共55项,其中知识创新类42项,技术创新类13项。经评选专家委员会中基础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领域的67位专家,其中两院院士32人,进行通讯函评投票,评选出得票数排名前10的项目,包括6个知识创新类项目和4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最后经联合体主席团集体核定,并报请中国科协批准,确定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标准、业务、产品、终端、商业、政策6大要素齐备,5G-A商用元年正式开启。”曹明介绍,当前,全球5G-A商用正在加速。中东已率先实现5G-A规模商用,欧洲、亚太、拉美等地区运营商积极验证10Gbps能力,为2024年5G-A商用做好准备。
中国以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汽车行业是比较好的例子。你提到2023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整体上看,日本在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车企本土生产、对外出口的汽车数量和海外生产的汽车数量总和超过2000万辆。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一些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在2023年出口的522万辆汽车中,新能源汽车177万辆,同比增长67%。而在中国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59万辆和9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全球份额将达到1/3。中国企业在燃料电池领域掌握核心技术,在自动驾驶、车机系统、智能座舱等方面也“科技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