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经济观察)外企投资中2024澳门内部资料国跑出“加速度”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李晓喻)岁末年初,多家外企宣布加码投资中国。
2024年12月,法国医药企业赛诺菲宣布将在北京设立全新生产基地,创下公司在华最大单笔投资记录。同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决定在中国建设生产电动汽车的新工厂。
2025年1月,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与中企小鹏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打造中国最大的超快充电网络;德国宝马集团与中方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旗下一款新车型也于本周正式量产。
一些外企高管更是2025年新年伊始就来到中国,表达深耕中国意愿。美国金沙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戈德斯坦8日与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会见时说,该集团看重中国市场机遇,希继续扩大在华投资。
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之际,越来越多投资者将中国视为未来机遇所在。据官方统计,2024年前11个月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同比增长8.9%。
中国德国商会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超过半数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92%的受访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另据中国英国商会的报告,76%的受访英企表示将维持当前在华投资水平或增加投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说,中国经济稳健增长、高水平开放不断扩大,是外资加码中国的最大底气,布局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根据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4年全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分析人士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韧性经受住了考验,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对外企而言,经济基本面稳固意味着市场规模可观,投资有利可图。特别是一揽子增量政策的推出,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和预期。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也给跨国公司带来新的合作可能性。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此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诸多新兴产业领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中国开放步伐也在加快。一个最新的行动是,中国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公告,决定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开展股权投资的限制。这些举措都指向一个目标,即建立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圆圆说,企业对外投资的收益,与其投资目的国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意味着外企在华投资能够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利好。
日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2025年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中央财办负责人透露,今后将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范围,稳步推进互联网、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随着更多开放举措推出,中国对外企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可期。(完)
购房者李欢(化名)在今年上半年成功赶上了“商转公”的东风。她对记者表示,当时需要准备的材料包括夫妻双方的个人身份材料、房产证明材料、征信报告、还款流水、贷款情况材料等。过程不算轻松,预约就用了比较长的时间,在现场填完申请表等材料后,大概又隔了一个月,公积金中心才来电通知去签合同。
今年以来,新加坡领导人频繁访华。3月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对中国展开正式访问。5月中旬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访华。根据此前4月份新加坡第四代领导班子领军人物人选的公布,黄循财有望于不久的将来从李显龙手中接过总理一职。10月底,黄永宏出席北京香山论坛,并发表演讲。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