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4月24日电 (记者 许婧)在上海市徐汇区“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主题宣传活动期间,全国首份面向网络游戏行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指引24日正式发布,首次对游戏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范围予以细化,同时在游戏企业商业秘密损失的认定方面,首次提出了参考研发投入成本、虚拟许可使用费来认定侵害游戏行业商业秘密损失的新路径,有望推动破解游戏企业维权时的“定损难”痛点。

近年来,剧情、玩法被提前“剧透”,角色建模、技能数值等游戏内容遭“偷跑”等各类泄密行为持续困扰着游戏行业,如何对游戏商业秘密进行定性、定损已成为游戏行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徐汇区网络游戏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由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徐汇区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徐汇区游戏企业版权保护联盟联合发布。

本次发布的《指引》作为全国首份面向网络游戏行业的商业秘密保护指引,首次明确将未公开研发内容(未公开图素、设计、形象、数值、地图、角色名称、技能特效、动态画面等)列入游戏商业秘密保护范畴,为游戏企业针对性细化了商业秘密的范围。

同时,针对过往的游戏商业秘密“定损难”问题,《指引》创新提出可参照研发投入成本、虚拟许可使用费,认定企业因游戏商业秘密被侵害所遭受的损失,旨在推动帮助游戏企业破解“定损难”痛点。

为了更好地在“泄密”类案件中保护游戏企业的合法权益,《指引》还对企业发现商业秘密被侵权后的维权路径给出了指导,除了常见的发律师函、行政举报、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等方式外,《指引》提出,企业在必要时可以申请诉前证据保全、诉前行为禁令,依法阻止侵害行为的继续实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该做法在行业内已有可借鉴案例,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此前审理的“全国首例涉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的侵害商业秘密诉前行为保全案”中,原告米哈游公司向法院提起诉前行为保全申请,法院在接到申请后的48小时内即作出裁定,责令被申请人不得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其在参与游戏内测过程中擅自摄录的游戏内容,避免了侵权行为的进一步实施。

上海市徐汇区游戏企业版权保护联盟秘书长罗希表示,希望《指引》发布后,能够帮助游戏行业探索更精准、更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路径,帮助游戏企业建立更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助力数字文化产业迸发出更多的活力。(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