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

作者:余淼杰(国际经济学会会士、辽宁大学校长)

近日,习近平主席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表示,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事业舞台大,市场前景广,政策预期稳,安全形势好,正是有利于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一方沃土。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我国凭借独特且显著的系统性比较优势,持续成为国际资本配置的战略要地。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高质量发展潜力,不仅为外资企业带来具有竞争力的回报,更在全球产业变革中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

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超大规模的市场体系、稳定的经济增速、持续释放结构性机遇,为外商来华投资提供了大量的市场机会。当前,我国正加速构建规模巨大的国内统一大市场,资金、土地、人才、能源、数据、运输等关键要素流通顺畅,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此外,我国国内营商环境也在逐年改善,各地相继出台优化外商投资环境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我国从政策层面动态精简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积极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为跨国资本提供了透明稳定的规则环境。可以说,超大规模市场与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投资中国提供了有力保障。

全产业链工业体系优势与产业集聚效应,让中国市场具有更为强劲的吸引力。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的产业谱系,构建了全球相对卓越的链式协同能力。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得我国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实现良性循环,产生“1+1>2”的效应。特别是在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我国凭借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显著的比较优势,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成为不可替代的枢纽,为跨国资本提供了抵御全球供应链波动的战略屏障,成为全球投资的优选之地。

高效高能的体制机制与安全稳定的投资环境,让投资中国更加安心、企业发展更加顺心。我国在政策供给效率与执行效能方面实现了双重提升,行政效率位居全球前列。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能够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快速、精准地调整经济决策,确保宏观战略与市场实践的动态适配,充分发挥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深度融合的体制优势。同时,相关职能部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决策机制,避免了企业因行政无效化、低效化带来的诸多不利影响。中国通过法治化、规范化的外资监管框架构建了全球最稳健的投资环境,是“世界公认的最安全国家之一”,便于国际资本在中国安心投资。

丰富的人才储备和完善的人才引育政策为外商投资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与创新动力。中国拥有庞大且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这些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还深谙我国国情,熟悉我国经济运行规律,能够精准地将创新蓝图由实验结果转化为产业化成果。近年来,我国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此同时,我国高度重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将其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通过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扶持与培育力度。我国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引全球优秀人才集聚,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创造力。

我国始终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比如,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多边合作机制,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担发展责任,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与认可。正如一些国外媒体以及跨国公司高管坦言,“放弃中国市场,等于放弃未来十年的增长门票”“布局中国就是投资未来”。由此可见,凭借系统性的独特优势和全球合作共赢的开放理念,中国正不断吸引世界关注的目光,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和稳定锚,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在30%左右,是全球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对于全球资本而言,投资中国不仅是参与规模红利的价值获取,更是融入系统性创新网络的战略选择。在全球经济秩序重构的历史性窗口期,中国正以制度型开放的深度实践,开启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投资新范式。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02日 02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