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16日电 (尹倩芸)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良好开局,投资发挥了稳定作用。
中国官方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3174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4.2%,比上年全年加快1个百分点。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3%。
分领域看,重要投资板块也显现积极迹象。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端发力,同比分别增长5.8%和9.1%,均快于全部投资增速。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5%,占全部投资比重也在提升。
投资引擎的动力增强,源于政策效应的持续显现。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速提升,政府债加快发行托底基建投资,发展新质生产力带动高技术行业快速发展等,都凸显出政策的积极效果。
据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今年以来,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带动了到位资金改善和项目推进。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量接近1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7%。
在“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尤其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9%,比去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64.6%。
重大项目则发挥了重要的托底作用。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大数据分析处处长杨道玲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政策效能加速转化为实物工作量,重点领域建设进度明显提速,形成以重大项目牵引有效投资的良性循环。
这种投资热度可从工程机械开工率等指标有所反映。据国家信息中心监测数据,全国工程机械开工率在春节后持续回升,截至3月末开工率较春节低点提升近35个百分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正在加快。
各地不仅紧锣密鼓开展项目,项目资金也在加快落地。国家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项目投资中标金额同比增长10.7%,其中市政设施、医疗卫生、交通工程等增速较快。经济大省继续发挥投资“主力军”作用,一季度,广东、浙江、山东、江苏、四川等省项目中标金额合计占全国比重近四成。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分析指出,今年财政政策更加积极,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减小,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快,由中央发力转变为中央和地方协同发力。
值得注意的是,一系列促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扎实推进,带动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提升。盛来运提到,民间投资由上年全年下降转为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0.4%。数据显示,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中的民间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7%和9.3%,均比各自领域平均增速要快。
各地重大项目清单中民间投资占比正不断提高。不久前山东集中开工的1006个重大项目里,民企项目数量、投资金额均过半。北京今年面向民间资本推介一批重大项目,总投资额不低于2000亿元。
投资活力的持续释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展望未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经济持续回稳面临压力。专家认为,要更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和“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加快实施重点项目,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及民生建设,进一步推动有效投资持续扩大。(完)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