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管家婆2024资料精准大全湖州:渔民上岸护生态 芦苇生“金”花式富民
中新网湖州12月25日电(黄彦君 吴明宪)太湖风起,岸边芦花随风摇曳,美不胜收。在太湖南岸,浙江湖州迎来芦苇收割季。
科学种养芦苇,不仅保护了该地水生态环境,还让原本无处安放的废料摇身变为强村富民“香饽饽”。
一大早,湖州市吴兴高新区的30多位村民已穿好下水裤,在沿岸水域开展芦苇收割作业。岸边芦苇茂密、湖风凛冽,大伙却干劲十足。村民们手持镰刀,一手握住芦苇,一手从下方割断。
“割完一捧就捆扎,再搬上岸,一捆大概有50斤。这几年,我们渔民都上岸了,日常负责村庄和河道保洁,人均年收入能达到5万元(人民币,下同)左右。”湖州市吴兴高新区幻溇村村民尚卫财说道。
如其所言,该地有260多位村民是上岸渔民,眼下都有了新工作。冬季收割芦苇,大伙早已驾轻就熟,一天能收获2万多斤。收割后留下的芦苇茬,第二年春季会再次生长,有效净化水质、保护水生态。
生长中的芦苇有利于生态保护,枯萎腐烂的芦苇却会污染水体。那么,收割后的芦苇如何处理?
该地将其免费送给热电企业及养殖户进行再利用。近日,一车5千多斤重的芦苇,被送到了附近村民叶金龙的湖羊场。
养殖场内,芦苇和花生杆等草料一起粉碎,成为300多只湖羊的“营养餐”。“一只羊一天要吃7斤左右饲料。冬天草料少,我会配一点芦苇。湖羊吃的种类多,营养均衡,肠胃功能就更好,还能节省2万元至3万元的饲料钱。”叶金龙说。
据了解,当地芦苇收割面积约120亩,预计收割作业将持续到2025年1月中旬,总计收割60多万斤芦苇。
“定时收割芦苇既能保护水环境,为周边养殖户提供便利的饲料来源,还能为上岸渔民创收,一举三得。”湖州市吴兴高新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邬宏杰说。废料变“富矿”,一根芦苇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完)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自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技术规范》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与灾害和人为活动等5个方面,综合“天空地”各种观测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调查与观测技术体系。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79.6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乌鲁木齐片区134.6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30.8平方公里;含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2.41平方公里),喀什片区28.4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3.81平方公里;含喀什综合保税区3.56平方公里),霍尔果斯片区16.58平方公里(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1.95平方公里;含霍尔果斯综合保税区3.61平方公里)。
17。创新物流运输服务模式。推进公铁联运“一次委托、一单到底、一次结算”,探索建立符合沿边地区多式联运发展特点的业务模式和规则标准,加快与国际联运规则衔接和标准互认,推动多式联运规则标准“走出去”。探索赋予运单物权凭证功能,为有关国际规则制定提供实践支撑。探索开展基于铁路运输单证的金融服务。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积极支持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开行中欧班列,有效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支持搭建国际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优化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国家主要城市航路航线网络衔接,根据平等互利原则并结合乌鲁木齐机场、喀什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建设需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扩大包括第五航权在内的航权安排,培育发展国际航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