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7月30日电(向一鹏 陈静)烧烤架上的肉串滋滋冒油、米粉摊前白雾蒸腾......夜色正浓,新梁仓文创园灯火通明。走出长沙树木岭地铁口,就能看到这幅热气腾腾的夜宵图景。

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曾是长沙人避之不及的“老鼠岭”——一片堆满杂物、顶棚漏雨、管网老化的废弃厂房。如今,它不仅是长沙夜经济的“流量担当”,更藏着工业遗产活化的城市密码。

从废弃厂房改造成的新梁仓文创园。长沙市雨花区供图

“城市边角料”重焕生机

新梁仓文创园曾是湖南电力系统的一处老厂房,承载着长沙工业发展的辉煌记忆。20世纪80年代,这片13.5亩的土地上机器轰鸣,工人们挥汗如雨。随着产业转型,厂房逐渐闲置,变成堆满杂物的“城市边角料”。墙体开裂、管网老化,周边居民都戏称这里是“老鼠岭”。

“最严重的时候,厂房顶棚漏雨,地面坑洼积水,成了安全隐患。”长沙市雨花区圭塘街道工作人员回忆道。如何让这片承载着城市记忆的土地重焕生机,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2023年,一份《关于推进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的通知》的文件,为这片沉睡的土地带来转机。与推倒重建不同,新梁仓团队提出“针灸式激活”的理念:不大拆大建,而是像中医针灸一样,精准激活这片区域的活力。

项目邀请“文和友”的设计团队加入,以激活工业遗产为核心目标,将原老城区废旧厂房改造为现代化商业体,一期投资4800万元,充分整合13.5亩地块资源,打造集美食餐饮、休闲趣游、文创娱乐于一体的网红打卡新地标。

改造过程中,设计团队特意保留厂房的工业灵魂:斑驳的红砖墙、锈蚀的钢架、老旧的变压器,都成了独特的装饰元素。

深夜食堂里的烟火气

“我们要打造的是有故事的美食聚集地。”新梁仓项目负责人余雷介绍,项目承袭原有的工业风,结合现代化的复古设计,灯光交错之间,步入其中,让人有一种时空错乱感。

令人惊喜的是,自2025年3月试营业来,随着茶颜悦色等多个品牌进驻,新梁仓很快成为长沙“夜猫子”的新据点。

“试营业的第一个月,凌晨1点还排着20多桌,我们都惊了。”某烧烤铺店长回忆起开业时的盛况。这个在长沙夜宵圈响当当的品牌,当初选择入驻时还有些犹豫——“废弃厂房里开烧烤店,能有人来吗?”

如今,这样的疑问早已烟消云散。茶饮店店员凌晨还在调饮,米粉锅从白天一直沸腾到深夜,小酒馆也要等到天边泛白才收摊。

“深夜十二点还要排队等位,这在其他地方可不多见。”长沙市民叶大爷笑着说。据统计,这里夜间客流占全天总量的75%,新梁仓“深夜食堂”的名号不胫而走。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新梁仓深夜食堂的效应也开始显现,带动周边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夜间工作人员占比六成。的士司机王师傅说:“现在深夜来这里接单,不愁没有活干。”

老厂房的城市温度

项目的意义远不止商业成功。

在改造过程中,新梁仓运营方发现周边老旧小区长期受内涝困扰,立即拿出20多万元,为万发小区等周边社区疏通下水道、安装防汛挡板,彻底解决困扰居民十多年的老大难问题。

“他们不仅改造厂房,还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社区居民王大爷说。

据悉,这里还建立起企业-社区直通机制,当居民投诉空调噪音问题时,通过社区搭建的平台,企业和居民直接协商,很快就找到解决方案。这种高效的沟通方式,让企业和居民真正形成良性互动。

目前,新梁仓二期正在规划更多的深夜餐饮业态,三期将建设综合商业体。“我们想让这里不仅有烟火气,更有回忆的味道。”余雷表示。(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