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聚焦新质生产力 浙大科技园如何推动高校2022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科技成果转化?
中新网杭州1月4日电(林波)针对背负以及穿戴的重物减重问题,通过穿戴外骨骼机器人将重物的重量传导到地面,让人体更轻松地行走……这是位于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浙大科技园”)展厅的杭州太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希”)研制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
“外骨骼机器人的亮点在于带动行动不便或瘫痪的人群做出更接近生理习惯的步态,可预防肌肉萎缩等疾病。”据该公司创始人梁林超介绍,当今,老年人的需求正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现代化,如何解码老年人心目中的“智慧养老”,以及如何促进老年人融入智慧社会,是该项目的现实意义。
作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组织者、参与者与推动者,大学科技园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载体和力量。从浙大科技园孵化而成的太希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其中一个案例。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中,科技成果转化是“最后一公里”。如何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阶段转化为实际产品或服务,真正改进技术,推出新产品?这是大学科技园关注的焦点。
审视当下,大学科技园成果转化功能发挥仍有很大空间,中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其中,科技成果信息不对称,成果难以被社会、产业及时获取、有效甄别并进一步推动转化,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首要原因。
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成长烦恼”,浙大科技园如何“破局”发展?
“我们的战略定位是打造高能级科创赋能平台。”浙江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受访时表示,聚焦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浙大科技园着力构建科创全生命周期赋能体系,致力于成为有组织成果转化引领者、有源头项目孵化先行者和有体系产业培育开拓者。
何为有组织成果转化理念?
该理念是基于对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甄别、评估和筛选,开发出适合培育转化的项目,并通过资源调配与机制协调,帮助优质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
利用AI力量,加速群体科研进程的创新解决方案,让AI助力科研……这是浙大科技园孵化的由浙大硕博团队发起成立的公司——杭州天慧蓝科技有限公司的项目。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加CatalystPlus”产品,通过改变科研数据与知识的检索、可视化和合作方式,为科学家和企业研发赋能。
“浙大科技园为我们提供了孵化空间支持,提供创业辅导、校内合作资源、投融资资源对接等各类科创孵化赋能服务,让我们得以乘风破浪。”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目前,浙大科技园已建立浙江大学源头创新成果有组织转化多元抓手,融合“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产业链”,贯通“源头创新—概念验证—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加速”科技创新发展全链条,围绕科创全生命周期开展以概念验证中心、孵化器等为载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高技术产业加速及辐射区域发展的科创服务。
例如,浙大科技园打造的概念验证中心,其主要是甄选来自浙江大学科研团队的高质量成果转化种子项目。截至目前,该中心面向浙江大学各院系及相关地方研究院、浙江工业大学等单位,建立了超过200个项目的概念验证资源库。(完)
10月30日晚,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在中国空间站出差5个月后,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中国首位圆梦太空的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中国首上太空的载荷专家桂海潮即将踏上回家之路。(记者:李国利 米思源 李秉宣)
这是黄永宏第五次来华参加北京香山论坛,他评价这是一次“很好的行程”。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10月31日会见了黄永宏。根据中国国防部发布的新闻稿,何卫东表示,中方愿同新方一道,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坚决反对霸道霸凌,共同抵制“脱钩断链”,更好造福两国和地区人民。希望中新两军进一步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加强多边协调配合,为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贡献力量。黄永宏则表示,新方愿与中国军队拓展人员往来、联演联训等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新中防务合作水平,共同应对面临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今年我国支原体肺炎高发,叠加之下是否会导致即将到来的流感更加严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介绍,“支原体肺炎会使抵抗力下降,加大继发感染其他微生物的可能性。如果适逢流感病毒传播,有可能相互加重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