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针筒、一个捏捏乐,组成了一款近期风靡校园周边文具店的儿童玩具产品,针筒看上去和医院使用的注射器几乎一样,网络视频里宣称,这款玩具玩法简单,十分解压,只需要用针筒把空气注入玩具中,形成空气泡,再去捏爆泡泡就可以。然而这款儿童玩具却引起了家长们的不安。

记者发现这款玩具已经在北京、四川、江西、广东多地校园周边出现,家长们觉得危险,是因为这款玩具需要使用注射器将空气注入玩具中,作为尖锐物体,注射器在孩子中传递家长们担心会发生意外。

家长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在云南就已经发生小朋友因为玩这种玩具伤到眼睛的医疗案例。记者发现这款针筒捏捏乐解压玩具,在网购平台均有销售,价格在1~30元之间,商家们多数在强调被注入空气的玩具使用了环保安全的材质,却不提注入空气的注射器的安全隐患。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此类玩具存安全隐患

这种产品主要通过网络渠道销售,总体销量可观,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期针对此类玩具做了一次检测,发现该玩具的确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这是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从多个电商平台上采集的玩具样品,价格分布在3~25元不等。

上海质检院轻化所工程师 宋子珺:像这款产品,它明示的年龄是3岁以上的。我们要求3到8岁儿童使用的玩具,如果存在功能性锐利尖端,它要设有警示说明。那看它这款产品,没有功能性锐利尖端的警示说明,这就无法提示消费者在玩耍的过程中警示刺伤的风险。

经检测,本次采集的27批次样品中,26批次产品注射器及针头,属于含有功能性锐利尖端,但未设警示说明;还有12批次产品的塑料袋薄膜不符合标准要求,袋的平均厚度和最薄厚度均小于规定值,且正反面均未打孔。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二级主任科员 卢崔铉:经过专家综合研判之后,认为这款产品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们一是建议消费者不要给孩子购买使用含有注射器针头的玩具,这种产品有功能性锐利尖端,即使有警示语,在儿童玩耍时仍然可能会刺伤皮肤,对儿童人身造成伤害。二是提示生产者应当提供安全性更高的替代工具,或者改进玩具塑胶体的原材料配比、生产工艺,使非锐利尖端类工具也能实现玩耍功能。

实测:“针筒玩具”可轻易刺穿生肉和西瓜

那么这种针筒玩具的注射器穿刺力到底如何,记者从网上购买了这款捏捏乐针筒玩具,进行了实测。

总台央视记者 崔世杰:这一套就是我在网上买到的针筒玩具。我们先看一下注射器,把针套摘下来,从外观上它跟医疗的针筒没有什么区别。唯一有区别的地方是尖端部位是平角,而不是锐角。我们做一个试验,看它的穿刺力多强。先用它刺一下生肉看看,我没使很大力气轻易就穿进去了,根本就没有太用力。我们再来试一下西瓜怎么样,就直接进去了,基本上没有任何阻力。刺西瓜一次性全部都穿进去了,整个针头都全部进入西瓜里边了。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不建议销售及购买

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提示,对于此类含有针头的玩具产品,即使设有“功能性锐利尖端”警示语,在儿童玩耍时仍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不建议销售、购买。同时,在宣传时应全面准确地展示产品信息,以显著的方式提示消费者注意产品的适用年龄和相关警示。此外,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只有获取医疗器械经营证的企业,可以线下销售。

有安全隐患的“三无”产品为何能线上销售?

这样一款具有安全隐患的“三无”产品,为何会被包装成儿童玩具堂而皇之地在网络购物平台销售呢?又该如何监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第一个原因虽然提出异议,比如说监管部门,但是对相关的产品没有作出定性的处罚。第二,对这个产品本身来讲,包括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其实都没有对这个产品本身的性质,包括产品能不能生产,适合几岁孩童玩,对这个问题作出定性。目前相关的管理部门没有定性之前,平台处很难去做到普遍性的处理。

专家表示,如果想让这类针筒玩具在网络平台禁售,还需要相关部门给予定性。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朱巍: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能不能按照产品质量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规定,对这个产品作出一个定性的处罚。那么这个处罚一旦作出的话,互联网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应当依法下架相关的产品。如果是已经造成了这种损害,比如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发现此类案件的时候,那么完全是可以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发现这个产品不是一个个案,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现象,它可以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向互联网平台去发司法建议的,司法建议也应当把它认定是对事情性质的一种最终认定,我觉得相关的平台在接到包括司法建议,包括行政处罚在内这些指令的时候,应当依法下架相关的产品。

(央视新闻客户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