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兴安盟4月19日电 题:劳模工匠李海军:黄金时代赋予产业工人一方舞台

作者 张玮 曾令刚 陈丽红

称样、检测、计算……上午8时,化验员李海军已经忙碌在试验台间。

近日,李海军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对此,他笑笑说:“我是赶上了产业工人发展的黄金时代,让我们这些技术人员有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李海军所在单位是兴安盟突泉县的一家研发秸秆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生产饲料的新能源企业,在他看来,化验员是生物质能源生产、发运、燃烧过程中的“质量守门人”。“采制化过程中一克一毫的细微误差,都可能引发质量的波动。”

图为李海军试验生物质热值。曾令刚 摄

2014年,李海军解锁了化验员身份,此后,十年如一日扎根在化验一线,全力保障生物质能源化验零失误。

仅2024年,李海军和同事就完成原材料分析超1000次,成品分析超800次,为原材料采购与燃料生产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保证检测准确度,我们每次抽样均不少于20个样本点,覆盖至少5个不同批次,且对生物质原材料及成品的灰分、水分、热值等关键参数进行精准分析,实现检测数据误差率极限压缩。”李海军介绍。

单位引进一台用于动物饲料营养成分分析的液相色谱仪,进行试验时,常遇到基线不稳的问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经常受到影响。李海军便拉上同事寻找解决方法,线上查资料、线下不断试验,最终解决了这个难题,大大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

图为李海军(左二)和同事查看燃料成品。曾令刚 摄

这些年,李海军充分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剖析对比本地区玉米秸秆、高粱秆、柠条等农业生物质资源的热值与成分,并开展大量混合实验,最终成功调配出最适宜生物质锅炉燃烧的混合生物质燃料。

“这一创新性成果,使生物质锅炉的燃烧效率提升了2%,结焦率降低了5%,还促使单位产品类型从最初的两种拓展至两大类6种型号,每年可为企业盈利50余万元。”李海军说。

图为李海军带领团队一起做实验。曾令刚 摄

李海军凭借过硬的化验技能收获了一批徒弟。边学习、边摸索,他带着徒弟们一起把技术转化为成果。

“师父不仅专业能力强,还善于创新。”黄晓东是公司的化验员,是李海军的一名徒弟,说起师父,他眼里满是崇拜。

10年间,李海军参与组织编写了生物质锅炉研发设计图册、工艺标准、检验标准等,还组织申报并获得14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和一项发明专利;组织编写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条件企业标准”,让标准化生产有章可循,提高生产效率。2021年,他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