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块今晚特马图布如何“上新”?浙江绍兴代表委员为纺织大市出良策
中新网绍兴1月22日电 题:一块布如何“上新”?浙江绍兴代表委员为纺织大市出良策
作者 项菁 钱晨菲
纺织业是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然而,其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之时,也面临高耗能、高水耗、高污染的烦恼。面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让一块布更加绿色可持续、焕发新生机?
浙江绍兴因“布”闻名,坐拥全球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正在举行的绍兴市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在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市柯桥区台谊会副会长马红光看来,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也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但从目前看,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并非“一企之力”可以完成,而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通力合作。
马红光专注纺织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多年,深知新技术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上大有可为。她举例,自己所在企业曾携手科技企业开发智能验布机,实现了织物瑕疵的精准识别与实时检测。
面对纺织市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马红光建议,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尤其对人工智能技术申报专利开辟绿色通道,同时支持首创产品应用,加快拓展场景应用。
加速传统产业向“新”而行,离不开教育、科技、人才的支撑。绍兴市政协委员、民革绍兴市委会委员陈明军对此颇有感触。
“近年来,绍兴市强力推进创新深化和‘315’科创体系建设工程,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然而,在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中仍存在人才培养与管理观念滞后、人才相关配套政策及管理机制不优、教育更新速度跟不上市场迭代速度等问题,导致高层次人才难以直接满足现代产业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现实需求。”陈明军说。
他建议,积极拓展校企协同育人途径,如根据绍兴重点产业需求,校企合作增设紧缺专业,开展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让更多来自产业一线的卓越工程师、能工巧匠等参与人才培养,把企业创新共性问题转化为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议题。
如果科技创新是驱动纺织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那么文化力量则是增强纺织业软实力的坚实支撑。
绍兴市人大代表、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院长崔桂新认为,绍兴2500余年城址不变,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当地应发挥产业、文化的综合优势,推进绍兴现代化纺织工业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可以加强对染技、丝绸、布艺等绍兴传统技艺的传承保护与商业开发,加强对植物染色等纺织非遗的传承及市场应用,探索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时尚产品。”崔桂新说。
此外,从产品结构维度看,崔桂新谈及,要从需求出发,加快纺织行业与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结合,拓宽产业场景和市场边界,同时把握需求变化,开发健康舒适、生态环保、安全防护等个性化纺织产品。(完)
“拆迁拆迁,一步登天”“房子一移,兰博基尼”……从事房地产销售工作多年的程磊(化名)一口气能说出好几个与拆迁有关的顺口溜。他表示不难理解房票政策的推出:“之前有很多人拿到拆迁补偿款之后,要不就是离开本地,要不就是存到银行不动了,房子很难再周转起来。”
冯录召教授10月31日在丁香园呼吸时间刊文中表示,首先,近年来新冠防控措施使得流感活动强度降低,流感患病人数减少,因而人群易感性可能增加;其次,流感病毒亚型种类多。今年年初流感以 H1N1 为主,而当前主要流行的是 H3N2流感病毒。另外,总体上流感感染几率较高,尤其高危人群如老年、慢性病、婴幼儿、孕妇等,感染后可能出现重症甚至更严重的临床结局。④
7。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建设边境仓、海外仓,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多仓联动跨境集运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边境贸易商贸中心和商品市场夯实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基础,按程序申请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集聚供应链管理、贸易中间商等功能性企业,探索开展离岸贸易,培育具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中转集拼和国际分拨业务。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开展“两头在外”的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符合环保要求的保税维修业务。建立“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整车保税仓储“三个一”监管模式。整合中亚粮食、棉花等优势农产品资源,支持符合条件的粮食加工、棉纺企业做好粮食、棉花进口业务。